初冬是进补的好时机,最适合吃一些益气的食物来调理身体。此时气候寒冷,气血失调的人特别畏寒怕冷。女性和老年人在初冬季节都应该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那么,初冬吃什么补气血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1、桂圆肉
桂圆肉即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肾、肝、脾经。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的功效。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等症。
2、红枣
红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C、P及磷、钙、铁等,有维生素丸的美称,有较强的抑爱、抗过敏作用。红枣内含有环磷酸腺苷,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红枣还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很好的保健品。同时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等症有良好的疗效。
3、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人参含有人参皂贰、人参酸、挥发油、维生素B1、维生家B2等。糖类、胆碱、烟酸。可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提高脑力劳动的工作效力。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提高抗疲劳能力,有强心及促进造血机能的作用。对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仲、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症有用。人参是冬季养生的佳品,可以切成薄片,每天嚼化,或煎汤饮用,每天总量一般不超过6克。如气虚又有火热的表现,可以改用西洋参。
4、黄芪
黄芪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以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黄芪有增强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效果,又有性激素的作用,还可调节血压和止汗。每天以100克炖鸡喝汤。黄芪利尿,同时也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不宜使用。
5、当归
当归味甘、微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当归含有挥发油、蔗糖、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棕搁酸、硬脂酸、不饱和油酸、亚油酸,p—谷舀醇等。有补血和血的作用,能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具有调节子宫收缩、保肝、镇静、抗维生素E缺乏症以及抗菌作用。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崩漏、血虚头痛、眩晕、肠燥便难等症。
6、阿胶
阿胶是由黑驴皮经过漂泡去毛后,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本品味甘、性平,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调经安胎等作用,是历代喜用的滋补珍品。《水经注》中就有“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的记载,所以有贡胶之称。《本草纲目》更是称其为“圣药”,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的“三宝”。据研究,阿胶主要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合成,含氮量在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成,并能改善动物体内的钙平衡,使血钙升高。此外,阿胶还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
7、龟胶
龟胶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龟胶是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经熬煮、浓缩制成固体胶块。有滋阴、补血、止血的功效。用于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顺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痉弱、崩漏带下等症。
8、熟地黄
熟地黄是由地黄加黄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温,功能是滋阴补血。《本经》有“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的记载。《本草经疏》称其“补肾家之要药,益阴之上品”。故“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现代研究证明:地黄有显著的强心作用,特别是对于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加明显。
9、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是滋补肝肾的佳品,被誉为历代保健良药。如《神农本草经》中说道:“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食疗本草》称其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据药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有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用于防治高血脂症、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
10、何首乌
何首乌味甘、苦、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若生用,功在润肠通便;若制用,功在补肝肾、益精血。另外还有白首乌,是以萝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块茎入药,虽然功效与赤首乌相似,但是补力更弱。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润泻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是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它不仅是滋补强壮的佳品,还可以使头发黑亮,保持年轻,润泽肌肤。年老体弱的人常服则有很好的效果。
初冬吃什么补气血?以上介绍的10种食物是补气血的佳品。在烹饪和煲汤的时候不妨多加一些,可以帮助改善气虚畏寒的症状,同时还能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不妨多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