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经中期,也就是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部分脱落,导致阴道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排卵期出血。中医学中称之为“经间期出血”。那么,对于病理性排卵期出血,有没有适合的中药治疗呢?
一、肾阴虚
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热症状,舌质红,少有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养肾阴,清热止血。
方药组成: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二、湿热内蕴
经间期阴道出血,颜色红且质地黏稠,可能会有带血丝的带下,平时带下量较多,颜色黄稠,有臭味,胸脘胀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食欲不佳,小腹胀痛,大便不通畅,舌苔黄腻,舌红,脉濡或滑。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调经止血。
方药组成: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药:固经丸。
三、血淤
经间期出血量少,颜色呈紫黯,并伴有小块血块,小腹疼痛不可触碰,情绪低沉,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脉搏涩。
治疗方法:活血化淤,调经止血。
方药组成:生地15克,赤芍、桃仁、当归、丹皮、枳壳、龟板(先煎)各10克,三七粉(冲)1.5克。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