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内是宝宝补碘促脑发育关键期

专家称,缺乏碘元素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脑发育,导致智力退化和身体发育不良。碘对于人脑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特别是从胎儿到2岁这个阶段,妈妈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最佳补碘时期。

0到2岁是脑发育关键期

人类脑发育的90%发生在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期。这个时期碘和甲状腺激素对脑细胞的发育和增生起着决定性作用。碘是甲状腺制造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物质,是脑组织正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碘缺乏会影响脑组织正常发育,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碘缺乏,都会影响脑发育,损害智力发展。

脑组织发育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表,就像火车、飞机按严格的时刻表运行一样,按时开始,准时结束。大体上说,这个时刻表从小宝宝在母亲肚子里开始到出生后两周岁之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关键时期,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需要甲状腺激素的支持。为了生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需要充足的碘。如果在这个时期发生任何程度的碘缺乏,就会容易导致克汀病(呆小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病情严重的患者无法自理生活,更不能上学,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轻度患儿可以独立生活,但不能从事复杂劳动,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有听力、语言和运动障碍,聋哑发生率较高,甚至会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

关键期过后补碘还有效吗?

专家认为,发育期受到影响的大脑很难达到正常水平。换句话说,关键时期内因缺碘而引起的脑发育不良问题是无法恢复的。所以,这种疾病必须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缺碘的宝宝

作为宝宝的母亲,首先应该密切注意宝宝身体、起居和动作等方面是否异常。特别是在流行地区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病高发地区,对新生儿更应该特别关注。

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哭声无力、声音嘶哑、腹胀、不愿吃奶或吃奶时吸吮无力、经常便秘、额头比一般宝宝大、皮肤发凉、浮肿以及皮肤长时间发黄不退等现象,切记不要将这些视为宝宝“省心”、“不淘气”、“不缠人”的表现,而是要高度关注宝宝是否有甲状腺低下的可能,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因为缺碘所导致的甲状腺低下患者的最大特点是从出生就给人以“老实”的感觉,常常是大人把他放在哪里,他就乖乖地原地不动,甚至几个小时都不挪动位置。有时候即使大人没有及时喂奶或者喂饭,他也不会因为饥饿而哭闹。

重点补碘的人群有哪些?

重点补碘的人群包括孕期妇女、孕妇、产妇、0至2岁婴幼儿和学龄儿童。首先,在孕期和哺乳期要注意补充碘,国际推荐的碘营养素标准是每天摄入200微克,低于这个标准会导致碘营养不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除了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之外,还应多食用一些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等。

吃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的好方法

如何具体判断是否缺碘?可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碘含量来判断。对个人而言,可以定期到医院检测尿液中的碘含量,所有新生儿都需要进行采血筛查,一旦发现甲状腺激素异常,应及早在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宝宝补碘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尿液中的碘水平会比其他喂养方式高出一倍以上。因此,母乳喂养是补碘的好方法。

2.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量最高,如果可能的话,妈妈可以每周给宝宝安排食用1~2次海产品,并尝试不同的烹饪方式。

3.选择含碘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以确保宝宝体内的碘含量充足。

4.坚持使用食用碘盐进行烹调。

当然,摄入体内的碘量并不是越多越好,长期摄入过多的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甚至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因此,人体对于碘的需求是适量而不是过量。

吃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的好方法吗?

是的。每个普通人每天只需摄入相当于一只图钉尖大小的碘,一生中大约需要摄入5~6克的碘。如果每人每天通过碘盐摄入平均200微克的碘,就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食盐是最好的碘补充来源,通过食用碘盐可以确保补充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和持续性,而且使用碘盐也经济实惠。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