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能治疗哪些疾病?
1、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例如月经量减少、周期紊乱、潮热、出汗、失眠、健忘和骨质疏松等,这些症状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口服避孕药可以通过补充雌激素,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对水平,从而改善因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
2、多毛症
部分女性多毛的原因是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偏高,而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以抑制睾丸酮等雄性激素的产生。
3、乳腺良性肿瘤
据国外文献报道,服用避孕药后,乳腺良性肿瘤的大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此外,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发生乳腺良性肿瘤的几率仅为不服用者的50%。
4、盆腔炎
女性在经期由于出血而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而发生盆腔感染。服用避孕药可使紊乱的月经周期趋于正常,减少出血量,降低受感染的机会。
5、白细胞减少症
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治疗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疗效。
6、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表明,服用避孕药可以明显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并可降低患病的几率。
7、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是少女常见病,多由对生理知识的了解不足,将月经来潮视为精神负担,而导致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例如情绪激动、头晕、失眠和乏力等。使用避孕药可以减轻症状,缓解经期紧张带来的烦恼。
8、功能性子宫出血
使用短效避孕药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有很高的成功率。剂量因病情而异,一般日服一两片。时间上要连续使用三五天才能见效。为了避免药物停服后出血,最好服用二十多天。对于经量过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第一两天开始服用药物。服药周期约为30天。
9、调经不理想
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妇女,可以通过周期使用避孕药来调整。然而,对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不建议使用避孕药来调节月经。
10、更年期功血调经
对于更年期后期的功血,一般不建议使用避孕药,除非存在大量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情况。一般可以使用安宫黄体酮进行周期治疗。黄体酮可以在没有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停药后不会引起出血。
11、推迟月经
推迟月经最好不要滥用避孕药,因为避孕药可能影响体内激素的平衡,打乱天然周期,引起月经失调。偶尔推迟一次,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问题,相比避孕药,使用安宫黄体酮会更好。
12、缓解痛经
周期使用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缓解经痛,多数情况下有效。但是对于女孩子的痛经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因为它可能打乱体内激素的自然调节和平衡。
13、减少月经血量
周期使用避孕药可以减少经量和缩短经期。如果经量特别多,可以改变服药的方法,例如从来经的第二天开始服药,甚至从第一天开始。这样一来,服药时间会延长至26天左右,保证下次来经大约在一个月后。如果经量过多,也可以每晚服用2-3片,然后慢慢减少剂量,直到每晚一片。不要等到经量已经明显减少才开始减量,因为药物有个后劲。用尽量少的剂量解决问题是最理想的,因为避孕药并不是无害的东西。
14、治疗月经漏
对于经量过多导致急性出血的情况,使用小剂量周期治疗可以治疗漏血。然而,在诊断为漏血之前,必须先排除肿瘤,特别是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腺癌。请勿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治疗最佳时机。对于漏血也可以使用避孕药进行"药物刮宫",但最好找内科医生进行诊治,不要自行处理。
女性服用避孕药的紧急情况
1、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的妇女不适宜服用。避孕药在肝脏进行代谢,并通过肾脏排泄。如果患有急、慢性肝炎和肾炎,使用避孕药将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2、患有心脏病或心功能不良的人不能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体内水分、钠等物质滞留,会加重心脏负担。
3、有高血压的妇女不宜使用。少数妇女在使用避孕药后可能会出现升高的血压。
4、患有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不宜使用。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导致血糖轻度升高,使潜在糖尿病变为显性糖尿病,对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5、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妇女在没有得到治疗之前最好不要使用避孕药。
6、患有乳房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女性不适宜使用避孕药,以免对肿瘤产生不良影响。
7、过去或现在患有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血栓、心肌梗塞、血管炎等)的人不适宜使用。避孕药中的雌性激素可能会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8、患有慢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和血管性头痛的妇女不适宜使用,否则可能加重症状。
9、过去月经少量者最好不要使用。长时间使用避孕药可以使子宫内膜呈萎缩状态,也能减少月经量。
10、避孕药可能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并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哺乳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的妇女不适宜使用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