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其实就是一种肉刺,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压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鸡眼多发于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的人群中,摩擦和压迫是主要的诱因。一般来说,鸡眼多发于足底及足趾,尤其是足跖前中部第3跖骨头处和小趾及第2趾的突出部位。
鸡眼是怎么形成的?
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的人群容易发生鸡眼,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紧窄的鞋靴或畸形的足骨可使足部遭受摩擦或受压,角质层增厚并向内推进,形成向内凹陷的圆锥形角质物。由于角质栓尖端刺激真皮乳头部的神经末梢,站立或行走时会引起疼痛。鸡眼多见于足跖前中部第3跖骨头处、砪趾胫侧缘,也可出现在小趾及第2趾趾背或趾间等突出且易受摩擦的部位。
如何治疗鸡眼?
1. 中药贴敷:
将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敷于鸡眼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此外,市售鸡眼膏也可以贴在鸡眼上,一般每3天换药1次,直到鸡眼脱落为止。
2. 贴鸡眼膏:
先用热水浸泡患处,削去表层角质,并尽可能将中心角质栓小心削除,在鸡眼膏的红色药块对准此核心部位贴紧。每周换药一次,换药前削去已浸白的部分,直到鸡眼脱落。
3. 药物腐蚀:
例如使用水杨酸。将橡皮膏中央剪成一个与鸡眼大小相同的圆孔,贴于患处,并在鸡眼上撒上水杨酸粉,然后用橡皮膏封盖。一般每3-5天换药一次,换药前清除残留的药粉,用热水泡足并刮去软化的角质,直到鸡眼完全被剔除。
4. 鸡眼软膏外敷:
用胶布固定鸡眼周围来保护皮肤,然后敷上鸡眼软膏,每7-10天换一次药。每次换药前也需要清除残留的药粉,再用热水泡足并刮去软化的角质。
5. 熏灼法:
睡前点燃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并将其靠近鸡眼处进行熏灼,如果有灼痛感,略微远离。对于表面硬化的鸡眼,可用火头轻轻触碰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续使用几天,鸡眼就能脱落。
6. 手术切除: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去正规医院接受鸡眼挖除手术。
以上就是关于鸡眼形成和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要预防鸡眼的形成,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择宽松合脚的鞋子,减少对脚部的摩擦和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