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下水道放鞭炮炸伤人】
湖南湘潭的蔡先生带着两个孩子在小区里玩擦炮。蔡先生在将一个擦炮扔进下水道井盖小孔的一瞬间,发生了爆炸。井盖冲天而起,蔡先生被炸飞到了两米远的空地上。随后周围居民报警,将蔡先生送往医院。幸运的是,两个小孩离井盖较远,没有受伤。
过节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放鞭炮。家长要告诉他们,放鞭炮时不要往下水道里扔,因为下水道有沼气,容易发生危险。下面这个动图可以说明一切!
【下水道放鞭炮 四井盖被炸飞】
过年快要到了,为了增添点喜气,大家都免不了要放鞭炮。但是大家啊,在燃放鞭炮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远离火源。襄阳市樊城区的一个小区里,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就在燃放擦炮时突发奇想,把擦炮丢到了下水道里,结果发生了大祸。
昨天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在樊城区长征东路的城中雅苑小区院内,几声震耳的巨响引来了不少乡亲们。目击者说,事发时,两名十岁左右的小孩在小区院内燃放擦炮。他们把擦炮点燃后,从下水井盖小孔扔了进去。没想到,这一举动引发了爆炸。当时,四个井盖被炸飞,地面也出现了两条裂缝。其中一个井盖甚至飞出了五米开外。爆炸还引发火灾,火势蔓延到了整个小区。两个小孩的脸部也被烫伤。目前,两名受伤的小孩已被送往医院治疗,但没有生命危险。这次沼气爆炸的巨大威力让小区居民都感到心有余悸。冬季是火灾多发的季节,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最近发生了很多因火灾而引起的悲剧。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应重视消防安全,才能让家庭幸福。
【顽童放鞭炮引爆下水道 爷爷奶奶一死一伤】
上午10时20分左右,驻马店市中华大道东段的一个下水道发生了意外爆炸,导致一名老年夫妻死亡,另一名受伤。
公安机关在现场调查后排除了人为爆炸案的可能性。初步调查发现,爆炸的原因是死者的孙子在燃放鞭炮时,燃烧的炮捻引燃了下水道中的沼气,导致了意外爆炸。
事故发生后,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和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展开对伤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目前,各项后续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春节如何预防意外伤害】
每逢节假日,都是各医院急诊科最繁忙的时候。为了预防和正确应对意外伤害,急诊科专家教大家几招管用的急救措施,让我们过一个平安的春节!
1. 放鞭炮容易伤眼睛和耳朵
每年,我们都会接到不少因放鞭炮而受伤的患者,他们多是因为眼睛、手和耳朵受伤,其中尤以眼睛最为脆弱。轻的可能会导致角膜上皮烧伤、感染或溃疡,重的则可能会导致异物进入眼球或严重烧伤。
2. 眼部炸伤不要揉搓
如果眼睛被炸伤,千万别用手揉搓,因为这会使眼部伤口扩大。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要保持冷静,试着目测视力,即使眼部没有疼痛感,最好还是去眼科进行检查。如果感觉有灰尘进入眼睛,可以用消炎或抗菌的眼药水进行冲洗。如果眼部出血,应该尽快用干净的纱布轻轻遮住受伤部位,紧急送往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眼科专家孙朝晖表示,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是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很多因炮崩而受伤的患者就诊。这些患者的伤情轻重不一,如皮肤灼伤、角膜烧伤、异物刺穿眼球等。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鞭炮更是危险品,家长要高度重视。
预防措施:选择由正规厂家生产的鞭炮,质量有保证;燃放鞭炮时要注意鞭炮的干燥;对于儿童燃放炮竹,应该由家长在旁边看护。
3. 儿童的眼球钝挫伤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都意味着压岁钱和礼物。有些男孩会买一些射击类的玩具,如果在玩耍过程中射到自己或别人,可能会导致眼球挫伤、前房出血、视网膜水肿等情况。
预防措施:不要买射击力量太大的玩具;教育孩子玩玩具时要注意安全;向孩子讲解玩具可能带来的危险。
4. 老年人的青光眼
春节是团聚的日子,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聚餐、唱歌、打牌等娱乐活动。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劳累和情绪激动都可能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如果您出现了眼睛胀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不要耽误治疗时机。
防范措施: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不要过分悲喜;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来说,更要注意饮食,以免发生眼底出血、玻璃体出血,甚至诱发青光眼。
5. 视疲劳
春节假期有七天,我们常常会与亲朋好友一起唱歌、打牌等娱乐活动。年轻人还热衷于上网,这会导致眼部酸胀不适、头疼头晕、眼睛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这就是视疲劳的表现。
防范措施: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看电视或上网的时间不要过长,每小时让眼睛休息十分钟;及时进行一些眼保健操;适量进行户外活动。
6. 耳膜破裂和听力受损
在放鞭炮的时候,轻者可能只有耳鸣,严重者会出现听力下降,甚至听力完全丧失。有些人还可能出现鼓膜破裂、出血、穿孔和耳疼,强烈的爆炸声会导致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要预防爆震性耳损伤,最好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或耳罩,爆炸发生时应该张嘴,同时双手捂住耳朵或双耳塞上棉花,以最大限度地阻止噪声对耳膜的震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专家指出,导致炸伤的原因大同小异,燃放爆竹最容易出危险的是以下几种情况:将鞭炮和烟花放在手里燃放,来不及扔掉就在手中爆炸;有的鞭炮和烟花的燃芯太短,点燃后来不及躲闪就已经爆炸;有的人喜欢选择特别的燃放方法,比如把鞭炮放在瓶子里燃放,炸飞玻璃会伤人;还有一部分人看别人放鞭炮和烟花时,因为离得太近而受伤。
此外,由于在亲朋好友聚餐时长时间高声谈笑,电视声音也会开得很大,需要小心,以免电视高分贝音量对儿童耳膜造成损伤。儿童的耳朵结构较为脆弱,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
7. 醉酒引发窒息
一般来说,醉酒不仅不可能弄醒病人,还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如果酒后卧床休息,出现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和烦躁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就诊。
专家指出,不要用抠喉咙“催吐解酒”,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不仅易导致胃出血,还会使胃的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8. 鱼刺卡喉要及时就医
当吃饭时不注意细嚼慢咽时,很容易将食物中的骨头和鱼刺卡在喉咙里。此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专家建议,在较亮的光线下用汤匙柄压住舌头前部向内观察,如果发现异物位置靠近口腔,可以用镊子或筷子夹出来。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或者在吃过流食后疼痛加重、感觉到更明显的异物时,应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9. 大鱼大肉易导致流鼻血
每逢节日,人们往往会欢坐一堂,享用美食。但是过量食用大鱼大肉容易导致血液上涌,引起流鼻血。
预防方法:使用鼻腔喷雾剂快速止鼻血。冰敷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如果只有一侧鼻孔出血,可以举起相反的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如果出血较严重,可能伴有脱水症状如口干、尿少、皮肤弹性差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等待医生的处理。
10. 大忌喝多了导致窒息
长时间喝酒,容易出现意外,如厌氧性代谢物抑制脑干呼吸中枢、窒息而死。此外,怕被骚扰被人抢走东西的潜在危险心理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反而更容易出现窒息的情况。
要预防酒精中毒,喝酒时要有节制。在饮酒过程中,不要因为喝到别人就一定要让别人喝,应该将饮酒视为娱乐方式。
【开心过年,预防4大“节日病”】
“节日病”指的是节日期间常见的多发病。春节长假期间,人们外出聚餐、玩乐,这些活动可能会引发“节日病”。因此,专家提醒大家,面对突发“节日病”,应该学会一些基本的应对知识。
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方法:年轻人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通宵玩乐,控制过度激动的情绪。
诱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血压患者在节日期间的不规律生活和情绪波动有关。特别是在打牌输钱、通宵上网、唱K等活动中,血压可能会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此外,暴饮暴食会直接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使血压升高,引发急性脑血管事件。
症状: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发病前少数人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鼻出血、眼结膜出血等前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立即出现昏迷、面色苍白、口眼歪斜等症状。有时可能伴有呕吐,严重时可能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
对策:如果发生脑卒中,请切勿为了醒酒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这样会使病情迅速恶化。病人必须保持静卧,松开领口,将头和身体朝一侧,以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同时要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
2. 预防酒精中毒
方法:喝酒要适量,不要劝人饮酒。将饮酒视为娱乐方式,要有节制。
诱因:长假期间,亲朋好友结伴外出,大家常常会喝酒。尤其是年轻人不懂得节制,容易导致乙醇在消化道中被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乙醇通过肝脏解毒,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到4个小时。饮酒与不饮酒的人的中毒量有很大差别,中毒程度和症状也存在很大个体差异。一般而言,成年人乙醇的中毒量为75至80毫升/次。
症状:眼睛发红(结膜充血),脸色潮红或苍白,轻度眩晕,讲话增多。症状加重时,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口唇微紫,心率加快,呼吸变慢伴有鼾声,瞳孔扩大。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衰竭和死亡。
对策:对于轻度中毒者,可以给他饮用一些鲜榨果汁或蜂蜜水,然后安排休息。通常一夜醒来,就能自行康复。如果休息一夜以后,仍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等症状,应该马上送医院救治。
3. 预防糖尿病
方法:按时服药,饮食要节制。
诱因:春节期间,人们会面对很多美食的诱惑,如喝酒、甜点、油腻食物等。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摄入这些食物,会使身体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症状:一次性血糖飙升没有任何不适的影响,但长期血糖波动对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都会造成很大威胁,如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对策:尽量减少外出进餐和不必要的聚会。即使在节日,也要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定时定量,每天至少有早中晚三餐,每餐应包括不少于三种食物,如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等,要细嚼慢咽。不要吃太多或太饥饿,避免或少吃油腻食物,如肉汤、肥肉、椰油、蛋黄、内脏和壳类海鲜。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时,最好点一些清蒸、白灼或焖制的菜肴。避免酸甜汁、甜酱等,不要喝酒或汽水,选择茶或白开水作为饮料。避免在饭后吃甜点,可以选择水果代替。
4. 预防急性肠胃炎
方法: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
诱因:节日期间,美食琳琅满目,而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增加胰腺管压力,导致胰腺破裂,引发急性胰腺炎。
症状: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和腹泻。通常起病急,腹部经常或间歇性出现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和胃肠内鸣声;同时,腹泻的表现为黄色稀便。严重时,可能伴有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
对策:一般来说,患急性肠胃炎需要卧床休息,停止进食一两餐,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稀粥、汤面。如果出现口干、脱水的问题,应该纠正脱水并补充电解质,或者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为了健康,春节千万别犯这十忌】
1. 肝病患者忌喝酒。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并可能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加剧疾病恶化。
2. 胆病患者忌食油腻食品。
节日期间食物多油腻,胆病患者如大量进食荤腻食品,容易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应忌食油腻食品。
3. 感冒患者不宜参加聚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容易伤风感冒。如果感冒了,最好待在家里养病,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4. 胰腺病患者忌过饱。
春节期间,美食丰盛。但当大量进食时,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
5. 高血压患者忌过分兴奋。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显得特别热闹。然而,过度兴奋会使大脑处于亢奋状态,促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血管病发作。
6. 冠心病患者忌过度劳累。
节日期间,人们往往忙忙碌碌,劳累过度,或玩乐无度,使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7. 糖尿病患者忌食糖类食品。
春节期间,甜食诱人,但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糖类食品会使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8. 脉管炎患者忌吸烟。
因为大年夜很多亲朋好友来家“拜年”,对于有脉管炎的患者来说,陪客人吸烟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加重疾病症状。
9.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空腹。
虽然除夕我们有守岁的习惯,但应否出席活动,因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节日期间参与守岁活动或通宵看电视,导致身体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极易引发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10.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受凉。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健康,避免犯下这些禁忌。祝大家健康快乐的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