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白针的陷阱 别盲目追求个人美

许多爱美的女性为了美白肌肤不惜代价,他们尝试使用一些药物或进行微整形手术,却忽略了对自己健康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美白针带来的风险和陷阱,不要盲目追求个人美丽。

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美白肌肤,但如果因此损害了健康,就得不偿失了。关于女学生使用美白针后出现上吐下泻并晕倒送医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美白针到底含有什么成分?使用美白针会有什么健康风险呢?

市面上宣传的美白针主要含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传明酸(Tranexamic Acid,凝血剂)、维生素C、维生素B群和氨基酸等成分。由于其宣称具有促进肝脏代谢,消除皮肤暗沉,淡化肝斑等美白效果,近年来在美容界越来越受欢迎。

然而,截至目前,卫生署并未核准任何美白针的药物。而传明酸本是妇产科医生用来凝血的凝血剂,具有止血抗炎的药理效果。虽然在2005年3月24日,卫生署公告将传明酸作为美白成分,但正规的美白治疗主要还是外敷为主。含药化妆品使用的剂量为2.0-3.0%,而一般化妆品使用的剂量在0.5%以下。另外,使用上述成分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头晕、月经减少、过敏等副作用。如果针剂中加入类固醇,更可能伤害肝脏、肾脏、骨骼和免疫力,甚至导致死亡。卫生署呼吁大家在健康和美白之间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千万不要当实验小白鼠。

由于卫生署并未核准任何美白针的药物,地方卫生局可以对非法药物进行查处。如果医生将合法药物用于卫生署核准以外的适应症,一旦出现问题,医生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医生给患者注射美白针,更是违反医生法的行为,一旦接到投诉,卫生单位会进行调查。

注射美白针可能致命 增加肝肾衰竭风险

如今,女性追求雪白肌肤的热潮中,盲目追求美丽可能危害健康。监管不足的注射美容行业中,效果未经证实的美白针流行多年,其中抗氧化成分包括谷胱甘肽(Glutathione)和传明酸(Tranexamic Acid)。然而,这些成分的效果存在争议,并增加了肝肾衰竭的风险。我们提醒民众不要急于成为实验小白鼠,政府应加强医疗用品的管理。

美白针在台湾已经流行多年,女星大S徐熙媛在她的新书中提到自己每周都接受美白针注射。许多美容集团大肆宣传美白针,但一名调查员昨天以顾客身份致电查询,店员表示“美白针的推广期已结束,暂时不提供相关服务”,并要求留下电话号码,“有货时会联系”。

传明酸只能外用

美白针的成分大多数是抗氧化成分,包括谷胱甘肽、传明酸和维生素C。谷胱甘肽用于解毒,减少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传明酸通常用于治疗女性经血过量或手术后出血,卫生署已规定传明酸只能外用。

抗氧化物在美白方面没有证据

医学专家表示,在医学文献中,并没有证据表明抗氧化物可以使人变白。不正确地使用这些物质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这两种物质更可能引起胃痛、腹泻、呕吐、头痛和视力模糊等副作用,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血栓、增加肝肾衰竭的风险。

目前对美白针、二氧化碳注射瘦身和胎盘素等注射美容疗程的监管不足,因为这些疗程不需要手术,不受法律规范。这些违规广告大量宣传。很多国家已将这些皮肤填充物列为医疗器械,政府应加强对医疗用品的监管。

消费者保护部门收到多起涉及注射美容的投诉,有女士投诉在美容中心注射玻尿酸隆鼻,效果不见却出现鼻梁肿胀,造成身心受创。还有一名女士投诉在面部和臀部注射胶原蛋白以提升紧致度,但很快就恢复原状。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