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患上电话恐惧症?情况未知的“未知”
在明朗的社交环境中,我们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面对面交流除了声音,还有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环境等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而电话交流中,许多情况都是未知的,我们能控制的因素减少了,往往会采取保守的态度。而电话的另一方,就是一个情况未知的“未知”。
因此,作为希望主动通过电话联系的一方,我们会对未知的人际环境感到担忧和猜测:如果对方正忙怎么办?如果对方对我的意见不感兴趣怎么办?如果对方正在生气怎么办?如果对方拒绝我怎么办?特别是当我们给重要客户或上司打电话时,这种潜在的忧虑会让我们犹豫不决,生怕错过时机。
性格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电话焦虑程度,比如偏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听到电话铃声会让我们紧张甚至严重焦虑,不愿意主动给人打电话,不愿意接电话,未接来电也不愿回电(出于礼貌,我们可能会回电,但内心感到反感)。在使用短信、微信、QQ、邮件甚至面谈等方式进行交流时,我们都能及时回复他人,而且非常健谈,但只有电话交流让我们抗拒。
你可能会想到一个或几个特别让你害怕的来电对象(比如你的老板),你会觉得他的来电理由肯定不是为了问候你夏天快乐,很可能是要讨债或布置新任务,总之,是一些给你带来压力的话题。而我们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所以,害怕电话会给我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是很正常的。人际关系给我们带来的负担往往表现为感受他人期待、审视、评价,甚至是不满后,自己内心对应的担忧和负面联想(比如,会不会被惩罚?)。所以这跟我们的自我心态有关。那些不太擅长社交的人当然更容易害怕这样的事情。所以电话恐惧其实是社交焦虑的一种具体表现。
此外,与邮件、短信相比,电话具有更高的强制性。一旦电话响起,我们就要即刻回应。当然,我们可以假装没听见,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只会让下次听到铃声更加焦虑。而短信和邮件对于回复时间有很大的宽容度,我们可以立即回复,也可以花几分钟时间仔细思考后再回复,如果不急的话,甚至可以花上半天的时间(而且当对方选择用邮件或短信来交流时,通常会默认对方并不急需立即回复)。
时间的紧迫程度会影响我们的掌控感。即使压力相同,但当我们可以“选择”何时卷入压力中,何时可以暂时逃避,这种想法就足以让我们稍微松口气。有人说,在发短信时不需要暂停,即收即回,也不会紧张。没错,但至少你知道自己有放松的权利。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真的想要逃避,但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有选择的权力,这会让我们感到安全。而打电话的过程是被迫的,不可能在半路中放下,稍微喘口气。所以相比于短信、邮件或QQ,电话会让人更加紧张。
此外,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自信时,相对于语音输入方式,他更希望使用文字。因为文字可以反复修正,在斟酌之后再发送。而语音必须一次到位。所以,害怕打电话也可能是因为不熟练的“语音表达”带来的。要确认这一点,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同样害怕微信语音聊天?这更接近于打电话的焦虑,还是更接近于发短信的放松?--如果是前一种,就是因为语音输入的压力。
电话铃声之所以让人紧张,是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将被迫卷入一段人际关系,而这段关系的结果很可能给我们增加压力。一个人越敏感,或者正处于高压力的时期,就越可能因为感受到这种被迫的不舒适而产生逃避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