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虽然名字含有"秋"字,但并不是真正的秋天。炎热的夏天尚未结束,"秋老虎"还在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变为干燥炎热。
早晚温度会比较凉爽,温差也会变大,但白天尤其是中午还是闷热。这个时候,人很容易感到疲倦和乏力,继续清热解暑是必要的,但与盛夏时相比会有所变化。
运动要适量
立秋后湿热仍未完全消退,应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活动,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注意。
暖身运动:
运动前需要做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几分钟的缓和运动。
最佳锻炼时间:
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因为在阳光下锻炼时间过长不利于健康,会导致体力过度消耗,皮肤受到晒伤。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也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少吃西瓜
要牢记"秋瓜坏肚"。无论是西瓜、香瓜还是菜瓜,都不能随意过量食用,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
虽然夏季食用大量瓜果不会导致脾胃疾病,但已经使肠胃的抗病能力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必然会加重湿气的侵袭,损伤脾阳,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防止干燥
在秋天,人们有时会感到烦躁不安,因此需要多喝水、粥、豆浆,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萝卜、莲藕、荸荠和梨等。
炖秋梨加冰糖是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的功效,非常适合体内有热症状的人食用,比如出现肺热引起的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等。
提醒:
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油炸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秋季干燥的症状。
谨防"空调病"
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在持续开空调的情况下稍不注意,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使用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晚上最好不要开或只开除湿功能。
喝红糖姜茶,暖胃又暖心:
在使用空调的环境中,经常喝一些姜汤对身体很有益。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空调病"。
养护肺部
立秋后,阳气开始转衰,阴气逐渐升高,自然界开始进入从生长向收藏转变的阶段。根据顺应四季变化的养生原则,秋冬季节需要养阴。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候干燥容易伤害肺部,肺气不足会导致机体对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出现疾病。因此,有必要保持肺部的湿润、滋养和润肺。
秋季的干燥容易使肺部受损,适当食用一些芝麻、蜂蜜、百合、杏仁和乳制品等食物,可以有助于增强胃部水润的功能,对健康有益。
推荐两款养生粥
百合杏仁赤豆粥
材料:百合15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
做法:先将赤小豆洗净,加适量水与粳米一起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中加入百合、杏仁和白糖,继续用文火煮至熟烂即可。
功效:这道养生粥有很好的清肺润燥作用,适用于肺阴虚,体内积聚热量过多,常感到口干口苦的人食用。
黄芪山药粥
材料:黄芪30克、山药30克、百合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百合和粳米做成粥。
功效:这道养生粥有补养肺气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的人群,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或免疫力下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