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了怎么办?感冒发烧是常见的问题,虽然很多人并不在意,但实际上很多严重疾病都是由感冒发烧引起的,比如肺炎等。尤其是小孩子感冒发烧,家长更需要重视。那么感冒发烧应该怎么处理呢?又应该避免吃哪些食物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饮食应该温和、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酒肉、高蛋白以及过甜、过咸的食物;饮食要七八分饱,或者暂时减少一两顿的摄入。这与许多人的认识完全相反,许多人认为生病了要吃“好的”食物,但是肉、蛋、奶等“有营养”的食物属于补充品,而感冒发烧多是急性实质性疾病,需要尽快散寒,吃“好的”食物就相当于“火上浇油”,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感冒复发。温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有利于减轻脾胃负担,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多排尿,既有利于防止发热伤津,又能加速代谢,排除“毒素”。
二、保持大便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宣降,尽快恢复正常。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中药直肠滴注的方法,既能让中药尽快被肠道吸收,又能让大便尽快排出。胃肠是痰的来源,肺是痰的储存器,肠道清洁,并且配合脾胃的消化功能恢复,可以消除痰的来源,使肺气清灵,从而使感冒容易恢复。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中药直肠滴注,可以顺时针绕脐揉腹数百次,也能起到通便的作用。
三、刮痧拔罐、搓揉背部及手指肚。感冒时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大椎穴之上)往下(至腰部)先刮痧,再拔罐(火罐最佳,其次为真空气罐),每次留罐15分钟,连续拔2~3次。无论是风寒型还是风热型感冒,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对于外感风寒型(不出汗、头身痛、鼻塞、流清涕)的感冒,可以立竿见影地缓解症状。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不方便拔罐的,可以用手反复搓揉背部正中及手指头肚,直到局部发热或潮湿出汗。
四、用生姜10片(也可加一把艾叶)煮水泡脚或洗澡,直到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可以祛除风寒,通畅经脉,又不会加重喉咙疼痛等“上火”症状。
五、生姜3片、葱白3段(一段约1寸,或带葱根)洗净煮水喝,可以祛除风寒作用,适用于没有喉咙痛的感冒。如果有喉咙痛,则不需要使用这个方法。
六、苏叶、薄荷、辛夷花各10g,去掉梗茎,放入布袋中,帽子上正好戴在孩子的头顶,适用于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祛风寒、通鼻窍。
七、对于发烧的孩子,先摸摸额头和背部,看是否有汗出来,如果没有汗,那么一定是寒气闭表,需要使用发汗解表的方法来驱除风寒(可以使用上述第三到第六条)家长应该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着急乱用药物,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否则,尽管家长可能会放心,但孩子的身体会受到损害。
感冒发烧时应注意的护理方法:
1.卧床休息和心理护理:高热时,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进食减少而消耗增加,身体状况较弱,因此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活动。病人在高热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应给予他们体贴和安慰,以消除不安的心理。
2.降温:当体温达到39摄氏度以上时,应采取快速有效的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法:用湿冷的毛巾或冰冷的毛巾敷在额部,同时用温水湿毛巾或者酒精与水的混合物,揉擦颈部、四肢,从上往下进行揉擦,直至擦至腋窝、腹股沟处,要反复揉擦直至皮肤发红,动作不宜过重,等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
注意:对于高热、发抖或刚刚服用退热药的病人来说,不宜使用冷敷或擦浴。
(2)药物降温:在疾病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是可行的。如果出现大汗淋漓,可以多喝含糖盐的水,更换衣服以免着凉;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是虚脱表现,应及时就医。
3.密切监测体温:发烧的病人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和出汗等情况。小孩子发烧容易引发惊厥,应及时就医。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以减少到每天测量2次。
4.饮食护理
(1)在发热期间,选择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豆浆、莲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2)当体温下降、病情好转时,可以改为半流质食物,如面条、粥,并搭配高蛋白、高热量的菜肴,如豆制品、蛋黄和各种新鲜蔬菜等。
(3)恢复期可以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鸡肉、鸭肉、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食物的摄入。
5.口腔护理:发烧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容易引发口腔炎、舌炎和黏膜溃疡等问题,应在早上起床、睡前以及饭后帮助病人进行漱口或用棉球擦拭,以预防口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