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秋冬流感季的到来,呼吸道等疾病高发,各地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在疫情防控下,我们都自觉提高了自我防护的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一系列措施。

大家都知道,感冒分为流行性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两种。无论是从症状表现还是诊疗用药,这两者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何分辨流感和普通感冒呢?

1、流感的症状一般要比普通感冒严重,多出现高热(39℃-40℃);除了引起咳嗽、发热、寒颤、头疼、肌肉疼痛、关节痛等症状外,还会引发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疾病。老年人、儿童和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更容易受到流感威胁,对他们来说,流感可能是致命的。

2、普通感冒起病较缓,主要症状包括:不发热或仅低热(<38℃),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胸闷等。有时伴随全身酸痛、乏力、头痛和食欲下降。

3、流感通常在11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之间发生,而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4、成人感冒通常不伴发烧,但是婴儿或儿童感冒时常伴有发烧。潜伏期大约为1天,一般5至7天痊愈。

5、普通感冒全年都可能发病,尤其是冬春季,但没有大规模流行的特点。儿童的感冒发生率相对较高,每年大约有6~8次。一般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

6、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播迅速,每年都会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

得了流感,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

从流感治疗的角度来看,一般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特别是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建议在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如果被诊断为流感,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疾病的加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那么,流感高发季节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专家提醒,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每年秋季时都是流感疫苗接种的时间,以应对秋冬季和冬春季的流感流行。老年人或者3岁以下的孩子建议接种疫苗,对于医护人员等高风险人群,也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疫苗。

专家还建议,流感高发季节要经常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此外,我们也应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或口腔;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

此外,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鼓励轻症患者居家自我监测,如果病情逐渐加重,应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