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调皮 父母的引导
0~6岁,接纳好动的本性
在婴幼儿期,男孩需要母爱的温暖。妈妈应该积极关注宝宝的需求,提供奶水,多抚摸和拥抱。父亲的角色也非常重要,要经常和儿子一起玩游戏,比如骑大马、高举等。
两三岁之后,男孩和女孩开始有所不同,男孩喜欢跑来跑去,喜欢玩积木等需要空间和想象力的玩具。在这个时候,母亲可以成为主要的抚养者,父亲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双方都要把儿子视为最重要的人。
具体来说,首先,母亲要成为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的对象,多与他交流,鼓励他,常常在他面前夸奖爸爸。教育孩子要温和,不要打骂或羞辱他,但要设立规则并做出相应的惩罚,这有助于他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其次,母亲要情绪稳定,不要经常抱怨。再次,母亲要接受男孩爱冒险和好动的本性。比如,当儿子玩泥巴时,不要嫌弃地催他洗手,要给予鼓励。父亲要多陪伴孩子玩耍,进行肢体互动,比如假装摔跤。男孩会从父亲身上学到细心、友善和温柔的男人特质。在儿子3岁之前,父母最好扮演“全职”角色,避免间隔太长,更不能把孩子“扔”给老人。
7~14岁,学习男性的责任感
俗话说“七岁八岁狗都嫌”。7岁左右的男孩会经历一个较大的转变,开始喜欢舞刀弄棍,常常在学校里惹麻烦。在这个阶段,父亲主要起导航员的作用,帮助男孩认同和强化男性角色,在人际关系、品格、家庭婚姻、价值观等方面成为儿子的榜样,成为连接儿子和成年男性世界的桥梁。
具体来说,第一,不要吝啬表达感情,经常夸赞孩子聪明、努力等,还可以通过读书、讲故事、聊天、听音乐等安静的活动与儿子建立感情联系。晚饭后出去散步,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拍拍儿子的肩膀告诉他“你很棒”,这些美好的回忆会滋养男孩的心灵。第二,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光。选择父子都喜欢的活动,比如郊游、踢球等。不要把亲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少一些管教,多一些温情。第三,慈父也要有底线。当孩子犯错时,要转变为严厉的父亲。当然,不能动辄打骂,要严肃地进行纠正并适当地进行惩罚。
如果母子分离处理得不好,男孩对妈妈的依恋会变得异常。当然,并不是要母亲与儿子拉开关系,依然可以多谈心,多拥抱他。只是要适当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成为父子关系的“润滑剂”。当两个男人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难以妥协。母亲应该缓解父子之间的对抗,让孩子理解父亲同时顾及家庭和工作的辛苦。注意,学龄期的男孩可能会遇到同龄人的欺凌、歧视和性问题,父母要密切关注并教他们如何应对,而不是粗暴地干涉或惩罚。
15~18岁,帮助男孩成长为男子汉
15岁到成年期,男孩更需要与同龄人建立友谊,渴望成为更独立的个体。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引领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原则、有勇气、自我认同、不受外界左右的男子汉。父母的教育目标不应只局限于考取好大学,而是要为他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做决策、敢于承担责任的经历。
在此时,父母应成为孩子的统一“人生导师”。首先是理解。比如当孩子染发或穿奇装异服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这是他对独立自我的追求,以及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困惑。粗暴地干涉只会让他更加叛逆。如果儿子想对你说些话,抓住机会,与他温和地交谈,让孩子自主地表达内心的困惑。其次,多给予肯定,少否定。在这个时期,男孩有点理想主义情怀,渴望发现真善美,但常常失望地发现身边存在很多丑陋和不公平。因此,他们会对许多事情持否定态度,同时又渴望被接纳和认可。所以父母要多给予肯定,少否定,并且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不要像个龙井一样无节制地批评不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