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宫寒怎么调理 月经期宫寒的食疗法

对于月经期的女性来说,烦恼不仅仅是来月经带来的麻烦,月经量的多少也让人心烦不已,而且在月经期还容易“招惹”宫寒。那么月经期宫寒应该如何调理呢?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款药膳,帮助你轻松解决宫寒,顺利度过月经期。

月经期宫寒怎么调理1.jpg

月经期宫寒怎么调理

1、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1只,艾叶15克。

做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与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连续服用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无法摄血导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舌淡脉细。

2、地黄煮酒

材料:生地黄6克,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

做法:将黄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入生地和益母草,隔水蒸约20分钟,每次服用50毫升,每日服用2次。

功效:活血止血;适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过多,颜色紫黑,有血块或伴随小腹疼痛禁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3、两地膏

材料: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蜜40毫升。

做法:将前五味煎取浓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开水将阿胶化开,混入药汁中,加入白蜜,文火上调煮,待凉后装瓶。每次服用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滋阴养血;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热内扰所致的月经过多,颜色红,头晕,心烦口渴,舌质红,脉细弦。

麦冬泡水喝1.jpg

4、枸杞炖羊肉

材料: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整块煮熟,用冷水洗净血沫,切块;热锅中加油,煮羊肉,加入姜片,倒入料酒炖煮,翻炒后加入枸杞子、清汤(2000毫升),加入盐和葱,煮开后去除浮沫,小火炖煮1-1.5小时,待羊肉熟烂,去掉葱和姜,加入味精。

功效:补肾养血;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月经量少,或点滴不净,颜色淡红或暗红,质地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少腹感觉冷,夜尿频繁,舌质淡,脉沉迟。

5、菊香文蛤盅

材料:文蛤200克、菊花10克。

做法:1. 将文蛤焯水后捞出。2. 用开水浸泡菊花,与文蛤一同放入蒸盅中,加入火腿片、姜片和高汤,蒸熟后加盐、味精等调味品即可。

功效:疏风清热,滋阴润燥。适用于消渴、食欲不振、小便黄赤短少、水肿、痞块、头痛、眩晕、眼睛发红、心胸烦热等症状的饮食疗法。请注意,蛤蜊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菊花茶2.jpg

6、石斛老鸭盅

材料:石斛5克、老鸭一只、火腿片。

做法:1. 将石斛用开水浸泡10分钟。2. 将老鸭切块,然后在开水中焯水,然后加盐、生姜块、火腿片、米酒、水,炖煮20分钟,与高汤和泡好的石斛一起装入蒸盅中,放入蒸锅中蒸4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益气养阴。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肢体乏力,或胃阴不足引起的口干口渴、虚热不减等症状的饮食疗法。

7、乌骨鸡汤

材料: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

做法:将鸡洗净去内脏,把药物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合,放入砂锅中煮熟,去除药渣,加入调味品,食用鸡肉和汤,分2-3次饮用。每天在月经前饮用1剂,连续服用3-5次。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过少,颜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黄,少腹感觉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8、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放入砂锅中,加入洗净的药物和酱油、盐、糖、黄酒,适量的清水,红烧至肉熟烂,可长期食用。

功效:温中补虚,益气摄血;适用于气虚引起的月经量多,颜色淡、质地虚弱,面色无华,身体疲倦,懒言寡语,舌质淡,脉弱无力。

9、生化蜜膏

材料:当归、益母草各30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炮姜5克,白蜜50毫升。

做法:前七味加入500毫升水,煮至剩下300毫升,去渣,加入白蜜煮成膏状,每次服用30毫升,每天3次。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调经;适用于血瘀导致的月经过少,颜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禁按,舌质正常或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月经期宫寒的调理方法,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