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人群“处暑”高温除湿食疗很重要

明天,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白天气温仍然在30℃以上,最高温度有时会达到36℃,夜晚稍凉。

近期受沿海台风影响,高温高湿的气候明显,让人感到非常不舒适。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保持健康。

针对儿童:

高温高湿的天气是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同时也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当天热时,人体会出汗,抵抗力会下降,尤其是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腹泻。那么,如何照顾他们呢?

1.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

2.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保持新鲜和清洁,用餐前后要洗手。

3.人工喂养的婴儿的奶粉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避免滥用抗菌素,对于非细菌性肠炎的小儿腹泻,不需要使用抗菌素。

5.不需要禁食,保持充分补水。

6.适当补充液体,以防止水和电解质紊乱。

7.在家中可以适时进行腹部按摩,中医的脐敷药物对于止泻有良好的效果。

8.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尿布,每次更换尿布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

9.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腹部受凉。

10.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腹泻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

【饮食指南】小儿腹泻的常用食疗方:

苹果汤:将苹果切片后加水200毫升,蒸熟后用来代替茶水饮用。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止泻作用。

胡萝卜粥:将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成粥。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其中的果胶能够促进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泻食物。

糊米汤:将大米炒到颜色发黄后,加适量的水和细盐煮成糊状即可。糊精易于消化,其炭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止泻作用。

针对老年人:

调节情绪,预防“悲秋”,是老年人秋季保健的重要内容。立秋后,白天变短,常常会有阴雨天气,使人的情绪低落,尤其是对于那些空巢老人来说。

要解决以上问题,老年人应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保持愉快的心情是保健的好方法。经常外出活动,欣赏美景也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太极拳和气功是传统的保健项目。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安全:

1.饮用水应该煮沸,可以杀死致病微生物;生食和熟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吃剩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存储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至完全熟透。

3.尽量少食用田螺、贝壳、螃蟹等水产海鲜,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4.凉拌菜可以加点醋和蒜,生食时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

5.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预防感冒和中暑;保持膳食平衡,合理摄入营养。

【饮食指南】秋季以燥为主,秋燥会损伤津液,老年人在这个时候要注重保湿。秋天人们容易感到唇干舌燥、干咳无痰,这是肺胃阴虚的表现。

可以选择适量的生地、沙参、麦冬、玉竹、百合、雪梨等进行滋补。对于症状不明显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其中的1~2种中草药泡水当作茶水饮用,或者将它们蒸煮雪梨一起服用。如果有症状出现,应该请医师根据病情为您配方。饮食调节可以帮助滋养阴液,不妨多食用梨、猕猴桃、蔬菜、藕、芝麻等食物。

常规保健:

袁双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营养师)

中医有关于秋季保持身体健康的俗语。因此,在这个时候,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不仅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了冬季贮存体能和积蓄能量的需要。那么,在饮食方面,应该如何调养呢?

首先,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要比其他季节增加1%~15%。鱼类、肉类、蛋类、奶类和豆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其次,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水果中的西红柿、西瓜、桃子、李子等富含维生素C,谷类、豆类、玉米、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富含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可以适量补充。

此外,还需要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由于身体在高温下大量出汗,不仅会丢失水分,还会流失大量的钾和钠。因此,需要适量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大葱、芹菜、毛豆、绿茶、海带等。

同时,还需要补充清热、利湿的食物。长时间潮湿的夏季会损伤肾气和脾胃,因此,需要补充既能清热又能利湿的食物,比如西瓜、苦瓜、冬瓜、黄瓜、草莓、西红柿、丝瓜、苦菜、芥蓝、莲藕、绿豆等。

另外,不应过量食用寒性食物。过量食用寒性食物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从而影响食欲。

此外,饮食要有节制。饮食应该适时、适量、适温,营养要均衡;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要合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选择多样化的天然食品。少食油炸、腌制和腊味食品;不要过量饮酒。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