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挤太多可能诱发口腔癌
有几种牙膏中的活性成分令人担忧。其中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月桂醇硫酸钠”被认为可能会导致肠胃病和肝中毒,也会使口腔更容易溃烂,从而诱发口腔癌。牙膏中的研磨剂也被认为会伤害牙龈,使其更容易受到侵害,所以在使用牙膏时不要挤太多。
含氟牙膏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氟牙症
如今含氟牙膏已深入人心,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口腔保健就是使用含氟牙膏。然而专家指出,含氟牙膏虽然能有效防治龋齿,但也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和其毒性之间的界限很小,过量摄入氟牙膏会导致牙齿出现斑点,这就是氟牙症。而且这种问题大多发生在儿童身上。由于儿童的吞咽能力不完善,刷牙时误吞含氟牙膏的机会更多,因此摄入的氟量也增加。由于牙膏通常没有使用说明、适用人群或用量,导致大人和小孩共同使用同一种牙膏,并且常常挤满牙刷,就像电视广告演示的那样。专家提醒消费者,使用含氟牙膏时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厘米。儿童最好不要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家长的指导下慎重使用。同时,氟是一种剧毒物质,如果人体吸收过多会引起氟中毒。国家规定加氟牙膏中的游离氟应在400~1200Pm之间。特别要注意的是,3~4岁的儿童不宜使用含氟化物牙膏,因为他们可能会吞咽1/8~1/4的牙膏。
儿童不应使用多泡沫牙膏
儿童不宜使用多泡沫牙膏。牙膏分为多泡、中泡和少泡三种类型,泡沫的多少取决于其含有的皂量。多泡牙膏含有较多的皂,容易刺激口腔粘膜。
早晚使用不同牙膏有利于口腔健康
口腔专家提出建议,应该根据季节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交替使用牙膏产品,避免一直使用同一品牌或功效相同的产品。在欧美先进国家,已有80%以上的消费者在早晚使用牙膏时采取不同的产品。他们也会定期检查牙齿。研究表明,大部分口腔问题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而口腔分泌的唾液具有杀菌功能。然而,白天唾液的分泌量是晚上的3~4倍,更容易抑制细菌产生。而当人们处于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导致口腔酸化,无法抑制细菌繁殖,进而引发各种口腔问题。
药物牙膏不宜长期使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脱敏、消炎护齿、除臭止血等类的药物牙膏,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人把药物牙膏视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灵丹妙药,无论是否有口腔问题都长期使用药物牙膏,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口腔中的细菌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两类,它们互相制衡,维持口腔内的“生态平衡”。
长期使用药物牙膏会导致口腔中的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并且在抑制、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打破口腔的“生态平衡”,引发新的口腔疾病和感染。另外,一些药物牙膏中含有生物碱和刺激性物质,长期使用会损害口腔内娇嫩的粘膜,并因持续刺激而导致牙龈、口腔和舌头的发炎,引发牙龈炎、口腔炎和舌炎等疾病。对于有过敏性喘咳的人,药物牙膏的刺激性异味可能引发喘咳和肠胃不适。还有一些药物牙膏含有染料,长期使用会污染牙面,使牙齿失去光泽,影响美观。
专家提醒:对于有口腔问题的人来说,最好是交替使用含氟牙膏和药物牙膏。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如果既有龋齿又有牙周病,最好选择含氟产品和中草药产品交替使用。对于牙齿容易敏感的患者,最好选择抗牙本质过敏的防酸产品和一般的含氟产品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