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睡眠时间多少最好 睡觉前要做四件事

进入春季,很多人都觉得天天犯困,睡不够,这是因为春季春困的原因。虽然很多人认为春季睡眠时间不重要,但实际上睡眠对于春季养生非常重要。下面是关于春季睡眠时间的一些原则。

春季睡眠时间

1、春季睡眠,夜卧早起

春天到来,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暖,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尤其到谷雨节气后更为明显。这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因此调整好睡眠时间对于春季养生非常重要。

初春应该是晚睡早起。其实,春天提倡晚睡早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国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养生民谚:“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是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引发的想法。

睡眠养生原则,《黄帝内经》有精辟论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也就是说,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要适当晚睡早起,到户外散步,舒展肢体,使精神活动寄望于大自然中。并且要注意春天的变温,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服,预防春季疾病的发生。春季睡眠应该按时入睡,过时不候;午睡一刻钟,能晚上补一小时;既要注意休息身体也要让大脑活动,形神俱俱,这样精神才会好。

2、优质睡眠可护肝

一般来说,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自我恢复的时间,这时候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肝脏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恢复元气。此外,睡眠时肝脏的负担最轻,而且人体是卧着的,这样流经肝脏的血液最多,有利于肝脏的恢复。

相应地,不良睡眠会损害肝脏。熬夜会导致肝脏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功能。当睡眠质量差,特别是出现睡眠障碍时,肝脏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保护肝脏的健康,最好在晚上11点就进入睡眠状态。

需要提醒的是,晚睡也并非越晚越好,起床也不是越早越好。对于睡眠,要有一个时间上的充分保证和遵守睡眠规律。一般晚上11点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入睡时间。

那么每个人一天需要睡多久呢?越久越好吗?根据人体需求,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要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需要睡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需要睡8-9小时。身体虚弱或患有多种疾病的人可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肝脏和其他身体器官的健康。

一般而言,每天睡七八个小时是比较正常的,个体差异稍有不同也没有关系。但年轻人要特别注意不要熬夜。如果偶尔晚睡一两次,第二天可以通过午睡等方式“补”回来,但是长期熬夜,或者一段时间熬夜一段时间猛睡,并没有规律,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也不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是最重要的。

3、午休不宜超过半小时

首先,春季睡眠时间会变短。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也就是说,当大自然的阴气盛的时候,人就要去睡觉;阳气盛的时候,人就应该醒来。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更长,所以睡眠时间会变短。

此外,春季气温升高后,人体体温升高,引发供血机制变化,是春困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春季人体体温升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人体的血液分布也会重新分配,皮肤、外周的血液相对增多,导致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会相对减少。大脑缺氧,心脏供血不足,春困由此发生,人们容易感到疲劳、频繁打哈欠。

为了缓解春困,中午应该有15-30分钟的午睡,即使闭目养神也能减少疲劳。有些人认为吃完午饭不能立刻睡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吃完饭之后,胃肠道的血流会增加,大脑供血进一步减少,更容易犯困,这时候午休也是顺其自然的。

不过要注意,午休的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如果午睡时间太长,会减少对夜间睡眠的需求,破坏原有的睡眠规律。

睡觉前要做四件事

1、散步:平心静气地散步10-20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到体表,入睡后皮肤能得到“活生生”的保养。

2、刷牙洗脸擦身:睡前刷牙对入睡很有帮助,比早晨更重要;看完电视后,洗洗脸、擦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使睡眠舒适轻松。

3、梳头:通过梳理头发,可以起到按摩、刺激的作用,平肝、熄风、开窍守神、止痛明目等。

4、洗(搓)脚:脚上的穴位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每天睡觉前用温水(40-50℃)洗脚,按摩脚心和脚趾,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恢复阴阳平衡状态。

那么春季如何拥有好睡眠呢?下面是一些小窍门。

春季如何拥有好睡眠?

1、尽量不要补觉:如果夜里醒来后15分钟还不能重新入睡,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有了睡意再关闭音乐。无论晚上的睡眠质量如何,都要在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即使周末也不能试图补觉,因为这对克服失眠没有任何帮助。

2、不要养成赖床的习惯:只有真正感到困了再上床睡觉。如果躺在床上15分钟还不能入睡,那就起床做一些单调而轻松的事情,比如看书、织毛衣、看电视或者处理家庭帐目。不要做让自己激动的事情。等到困意来了再上床,如果上床后又不困了,就再次起床做上述事情,直到能够快速入睡为止。要养成每天都准时起床的习惯。

3、睡前不喝咖啡不抽烟:咖啡、可乐和巧克力都含有兴奋剂咖啡因,因此睡觉之前不要喝、吃这些东西。此外,抽烟也容易兴奋,所以要改掉睡觉之前抽烟的习惯。

4、睡前不饮酒:有些人认为睡觉前喝点酒可以帮助放松,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酒精抑制中枢神经,也破坏睡眠。几个小时后,酒精的刺激会导致头痛,对健康没有好处。长期如此对健康有害而无益。

5、睡前吃东西:睡觉前一两个小时吃片面包和一个水果,或者喝杯牛奶。但不要吃太甜的东西,因为甜食容易使人兴奋。

6、养成睡前停止思考的习惯:睡觉之前听听委婉的曲调、舒缓的音乐,或者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如雨声、虫鸣等。一开始可能很难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学会。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需要顺应自然的节奏,相应地延长活动时间。相比秋冬,晚上可以稍晚入睡(最晚不超过23点),每天至少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不要睡懒觉。春季应该调整肝木之气,采取积极阳光的态度而不是抑郁。睡懒觉不利于肝气升发,反而容易导致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