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养胃是真的吗?

一、不少人认为粥养胃。

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喝粥不需要慢慢咀嚼,无法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较高的粥进入胃后会稀释胃酸,加速胃的膨胀,使胃动作缓慢,这对消化不利。因此,胃病患者不宜频繁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二、三餐不能总喝粥。

1. 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每餐都喝。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不如同体积的米饭丰富。而且粥饱腹感短暂,吃后很快又会感到饿。长期如此,老年人可能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引发营养不良。因此,喝粥也要注意均衡饮食,可以将粥煮得稍厚一些,配上肉类或蔬菜,或者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补充能量。

2. 冰粥并不适合所有人。尽管冰粥在夏天很受欢迎,但对于体寒、体虚的老年人和孩子而言并不适宜。过多地饮用冰粥不仅会导致毛孔阻塞,排泄废物困难,还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3. 糖尿病患者饮用粥要适量。糖尿病患者通常容易感到饥饿,而且粥消化快,容易使人产生进食的欲望。粥本身也容易被身体迅速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波动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饮用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4. 胃不好的人少喝粥。虽然有人认为粥养胃,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喝粥不需要慢慢咀嚼,无法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较高的粥进入胃后会稀释胃酸,加速胃的膨胀,使胃动作缓慢,对消化也不利。因此,胃病患者不宜频繁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温馨提醒: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每餐都喝粥。频繁饮用粥会导致老年人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因此,喝粥也要注意均衡饮食,每天只需一餐粥为最佳。另外,不同的粥具有不同的功能,小米粥有养胃的作用,而苞米面粥则有助于消化。如果想要通过粥来调理身体,务必先了解不同粥的功能,做到因症喝粥,才能达到有效的调理效果。最后要说,粥固然有益,但无需每餐都食用,每周2到4次即可。


三、粳米煮粥最养人。

粳米是一种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粳米味道甘淡,性质平和,每天食用都不会感到腻味,是非常有益的补品。粳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A、E、B1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它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强壮筋骨、长肌肉、通血脂、止虚寒泻等功效。将大米和小米以2:1的比例煮粥,是最容易消化的。这样的搭配非常合理,大米易于消化,调和养胃,小米则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滋养脏器。正常人饮用粥可以养生,而将粥与其他食材搭配,还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和食用时间来定。

煮粥的诀窍:

1. 浸泡:煮粥前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充分膨胀。好处:①节省煮粥的时间;②搅动时流畅;③熬出的粥更香滑。

2. 开水下锅:传统的方法是用冷水煮粥,但实际上用开水煮更好。你一定有过冷水煮粥糊底的经验吧?用开水下锅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而且比用冷水煮粥更省时间。

3. 火候: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调整火力大小对于粥的香味至关重要!

4. 搅拌:过去我们煮粥时进行的是防止糊底的搅拌,但现在不用担心糊底问题后,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熬出稠粥,让每粒米饱满、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拌几下,盖上锅盖,小火煮20分钟后开始不停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直至粥变得酥稠即可出锅。

5. 点油:煮粥时还可以加入少许色拉油。这样,不仅可以使粥色泽鲜亮,入口还会变得顺滑。

6. 底料分煮:大多数人习惯把所有的食材一起倒入锅中,但真正的行家并不这样做。熬粥时,底料和辅料要分开煮。先煮底料,再焯辅料,最后再加入熬煮片刻,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不会浑浊,每种食材的味道都能煮出来而不互相影响。尤其在使用肉类或海鲜作为辅料时,更要将粥底和辅料分开煮。

全部分类